平凡岗位写华章

文章来源:发表时间:2014年8月17日
当郑刚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全国第二届“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获奖名单上时,许多熟悉他的人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一殊荣的获得凝聚着他十三年来潜心钻研维修电工技术的心血和汗水,更与他服务于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和同车公司电器分厂六个班组是分不开的。
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如果你是玫瑰,那一定会开花的。”今天,他实现了心中的梦想。从他那塞满各类书籍的工具箱里,从他那一身沾满油污的工作服上,我们读出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业务的钻研,他用脚踏实地、辛勤耕耘的敬业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工作十三年 学习十三载
1993年毕业于永济电机厂技校的郑刚,从毕业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自学的脚步。1996年他又考取了铁道部工业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脱产学习三年,进一步学习了直流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理论、交流变频调速系统、PLC控制、数控机床控制原理等知识。2004年,他参加了技校招聘教师的选拨,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实际经验从十多名竞争人员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学校领导的一致认可。2005年,郑刚又取得了维修电工技师的职称,实现了从一名五级工到工人技师的跨越。在今年的全国第二届“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他不负众望,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企业的上百名精英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维修电工全国第十八名的优异成绩。不断学习、不断前进、不断成就梦想的郑刚于2006年又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报考了太原理工大学机电一体化本科班。
二、干过十二行 行行有手艺
今年31岁的郑刚,1993年来到同车公司电气分厂大修组,在维修电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三个春秋,十三年来辗转于电器分厂六个班组和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成为维修电工中的行家里手。
1999年,原机械厂房的龙门镗铣床由于是双环直流调速系统,设备比较复杂、故障率高,调速性能差,严重影响公司的生产进度和加工质量,公司决定对其实施PLC改造和交流变频调速改造,郑刚参与了这项工作,主要负责它的安装、配线任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此项工作,使设备的调速性能明显提高,加工质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也进一步提高,而且以郑刚为首的团队充分利用该设备替换下来的运算放大器重新制作,组成速调和流调双闭环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取代了原电铆车间的大精关设备X2010A龙门铣床原有的晶体管放大有静差调速系统,使公司不仅节约资金,而且解决了生产上的燃眉之急。
2001年,在对附件车间S291数控车床改造时,郑刚自制数控车床接近开关。2002年,郑刚参与了备料车间改造100吨数控折弯机。2003年4月,郑刚与同事对公司供电系统一配、三配加装免维护直流操作屏及远方异地操作屏,解决了原配电所高压柜在全所无电的情况下不能自动操作的缺陷。2004年2月、4月郑刚参与了铸铁车间中频电炉和煤气分厂的排送鼓风系统的改造。2005年,他又承担ABC铸造公司超探机的电气设计。
三、“老虎屁股”也敢摸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今年5月,当郑刚知道要在沈阳举办全国第二届“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消息后,主动向校长请缨要参与大赛,张校长立即与公司团委联系,报名后的郑刚深知这次大赛的分量有多重,用他自已的话说“压力有多大,动力更有多大,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拿到大赛的技术文件和纲要,当日的深夜,郑刚便踏上列车进京购书,怀揣着实现梦想的热诚,2006年8月 ,郑刚参加了维修电工的比赛 ,比赛分理论和实作两部分,实作考题是郑刚最捏汗的,因为在公司里从来没有进行过类似的实作锻炼。实作分为现代控制技术技能应用操作(软件编制及调试;硬件安装及调试、运行)和电子技术技能应用操作(识图、焊接、安装、调试等操作技能),其中最有难度的应该是根据控制要求,采用欧姆龙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I/O 40点,型号为CP1H-X40DR-A),利用基本指令和高级指令编程,并安装调试好控制线路,实现控制要求规定的功能,经过理论和实作共六小时的激烈比赛,郑刚不负众望地夺得了维修电工全国第十八名的好成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问起郑刚对大赛的感言时,他微笑地说:“这一次没准备好,如果明年还有全国大赛时,我一定去。”郑刚就是这样一位朴实而上进的青年人,他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新的华章。
学校名称:大同机车技师学院 晋ICP备17004293号-1 电子邮件:tcgjjx@126.com 联系电话:0352-7164441 传真:0352-5092185
地址:大同市大庆路同兴街199号 邮政编码:037038 浏览器版本为IE7及以上或者Firefox进行浏览

晋公网安备 14020202000189号